首页 >> 严选问答 >

清平乐六盘山介绍

2025-11-06 10:58:47 来源:网易 用户:穆岚梵 

清平乐六盘山介绍】《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诗词,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时所作。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也描绘了六盘山的壮丽景色,成为革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该词以简练的语言、豪迈的气势,表达了红军在艰难险阻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革命历程的深刻总结和精神升华。

一、作品简介

项目 内容
作品名称 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 毛泽东
创作时间 1935年
背景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
体裁 词(清平乐)
主题 革命精神与自然风光的结合

二、原文内容

> 天高云淡,

> 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屈指行程二万。

> 六盘山上高峰,

> 红旗漫卷西风。

> 今日长缨在手,

> 何时缚住苍龙?

三、内容解析

- “天高云淡”:描绘了六盘山天空辽阔、云层稀薄的景象,象征着红军长征的广阔前景。

- “望断南飞雁”:通过大雁南飞,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望。

- “不到长城非好汉”:此句成为广为流传的名言,强调了坚持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 “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红军长征的总里程,突出其艰苦卓绝。

- “红旗漫卷西风”:表现了红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用“长缨”比喻革命力量,“苍龙”象征敌人,表达了革命必胜的信心。

四、艺术特色

特点 内容
语言简练 用词精准,富有节奏感
意象鲜明 如“红旗”“苍龙”等形象生动
情感真挚 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历史意义深远 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历史与文化价值

《清平乐·六盘山》不仅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佳作,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斗志,勇往直前。如今,六盘山已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总结:

《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的作品,既展现了毛泽东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六盘山的壮美风光,更能体会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