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释义

2025-10-04 12:51:37 来源:网易 用户:丁伟涛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释义】“贫者不食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尊严与气节的故事。故事中,一位饥饿的穷人面对施舍时,拒绝接受带有侮辱意味的食物,体现了对人格尊严的坚守。这一典故常被用来强调:即使在困境中,也应保持自尊自爱,不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原则。

一、释义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礼记·檀弓下》
故事背景 一位贫穷的人饿得快要死去,有人用轻蔑的语气给他食物
核心含义 强调尊严高于生存,不愿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现代意义 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骨气和自尊,不为利益牺牲人格
延伸理解 体现儒家思想中“士不可辱”的精神

二、原文简述

原文如下:

>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遂掩面而逝。”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齐国发生饥荒时,有人在路边准备食物,等着给饥饿的人吃。一位饿得走不动的人走过来,那人用轻蔑的语气说:“喂,来吃吧!”那个人抬起头看了看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话才落到这个地步。”说完就转过身离开了。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

- 尊严比温饱更重要: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 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施舍时若带着轻视,便失去了善意的本质。

- 坚持原则不妥协: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保持内心的坚定。

四、结语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不仅是一则古代寓言,更是现代人值得深思的人生信条。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靠外力支撑,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定与尊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