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班门弄斧的典故是什么

2025-07-06 11:36:21 来源:网易 用户:高和胜 

班门弄斧的典故是什么】“班门弄斧”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具有深刻的寓意。

一、典故总结

“班门弄斧”最早出自明代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鲁班的人,他是古代著名的木匠大师,被尊称为“木匠之祖”。有一次,一位工匠在鲁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艺,结果却显得非常拙劣,引来了周围人的嘲笑。人们便用“班门弄斧”来形容这种在高手面前不自量力的行为。

这个成语强调了尊重专业、认识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自信,更不要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并不精通的技能。

二、典故内容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班门弄斧
出处 明代张岱《陶庵梦忆》
释义 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源自人物 鲁班(古代著名木匠)
故事背景 一位工匠在鲁班面前展示技艺,结果显得拙劣
使用场景 用于批评那些在专家面前不懂装懂、炫耀的人
启示 尊重专业,认清自我,避免盲目自信

三、延伸理解

“班门弄斧”虽然带有贬义,但也可以作为提醒和警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局限,学会谦逊、尊重他人,是提升自我、获得成长的重要方式。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应虚心请教,而不是强行表现。

通过了解“班门弄斧”的典故,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句成语的含义,也能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