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香菱学诗原文(香菱学诗原文)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红楼梦香菱学诗原文,香菱学诗原文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咏月--香菱自叹(一)精华却掩万般难,了悟嫦娥奔广寒。
2、一片冰心无去处,半生缘分有缺残。
3、绿窗旧醉双闻笛,红帐新寒再倚栏。
4、博得香菱应自问,缘何月圆梦难圆!(二)咏月--香菱自叹 (七律)云天雾海路途难,寒却衿裘胜广寒。
5、一片冰心何去处,半生情愫有缺残。
6、绿窗旧迹初闻笛,红帐新凉再倚栏。
7、我自应怜应自问,人间天上梦难圆?(三)望月--香菱自叹 (七律,再和)云天雾海路途难,寒却周身胜广寒。
8、一片冰心何去处,半生缘分本来残。
9、绿窗旧梦初痕密,红帐新人又倚栏。
10、我自应怜应自叹,人间天上不团圆!望月--香菱自叹 (七律,再和)云山雾海路艰难,寒彻周身胜广寒。
11、一片冰心无去处,半生缘分本来残。
12、红尘旧梦难寻觅,绿袖新词可倚栏?我自应怜应自叹,月圆贱妾尚难圆!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
13、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
14、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
15、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
16、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17、”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18、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
19、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20、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21、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22、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
23、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4、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
25、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
26、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27、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
28、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29、香菱的第三首诗是这样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30、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31、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32、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这首诗是成功的。
33、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
34、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
35、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
36、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37、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
38、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9、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40、《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
41、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
42、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43、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
44、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
45、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46、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
47、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
48、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49、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
50、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51、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
52、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
53、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
54、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
55、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56、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宝玉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
57、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
58、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