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红外线的作用与功效,红外线的作用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太阳光...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红外线的作用与功效,红外线的作用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太阳光谱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

2、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

3、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

4、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

5、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

6、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000μm 之间。

7、 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8、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9、编辑本段远红外线的发现 远红外线的发现 西元1800年德国科学家"霍胥尔"发现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外侧所围绕著一种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光源,波长介於5.6-1000UM的「远红外线」,经过这种光源照射时,会对有机体产生放射、穿透、吸收、共振的效果。

10、美国太空总署(NASA)研究报告指出,在红外线内,对人体有帮助4-14微米的远红外线,能渗透人体内部15CM,从内部发热,从体内作用促进微血管的扩张,使血液循环顺畅,达到新陈代谢的目的,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及治愈率。

11、 但是根据黑体辐射理论,一般的材料要产生足够强度的远红外线,并不容易,通常必须藉助特殊物质作能量的转换,将它所吸收的热量经由内部分子的振动再发放较长波长的远红外线出来。

12、编辑本段红外线的波长范围 近红外线 | (Near Infra-red, NIR)| 700~ 2,000nm | 0.7~2 MICRON 中红外线 | (Middle Infra-red, MIR)| 3,000~ 5,000nm | 3~5 MICRON 远红外线 | (Far Infra-red, FIR)| 8,000~14,000nm | 8~14 MICRON编辑本段红外线的发现 公元1666年牛顿发现光谱并测量出3,900埃~7,600埃(400nm~700nm)是可见光的波长。

13、1800年4月24日英国伦敦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的威廉·赫歇尔发表太阳光在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还有一种不可见的延伸光谱,具有热效应。

14、他所使用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支温度计测量经过棱镜分光后的各色光线温度,由紫到红,发现温度逐渐增加,可是当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仍持续上升,因而断定有红外线的存在。

15、在紫外线的部分也做同样的测试,但温度并没有增高的反应。

16、紫外线是1801年由RITTER用氯化银(Silver chloride)感光剂所发现的。

17、底片所能感应的近红外线波长是肉眼所能看见光线波长的两倍,用底片可以记录到的波长上限是13,500埃,如果再加上其它特殊的设备,则最高可以达到20,000埃,再往上就必须用物理仪器侦测了。

18、编辑本段红外线的辐射源区分白炽发光区 Actinic range,又称“光化反应区”,由白炽物体产生的射线,自可见光域到红外域。

19、如灯泡(钨丝灯,TUNGSTEN FILAMENT LAMP),太阳。

20、热体辐射区 Hot-object range,由非白炽物体产生的热射线,如电熨斗及其它的电热器等,平均温度约在400℃左右。

21、发热传导区 Calorific range,由滚沸的热水或热蒸汽管产生的热射线。

22、平均温度低于200℃,此区域又称为“非光化反应区”(Non-actinic)。

23、温体辐射区 Warm range,由人体、动物或地热等所产生的热射线,平均温度约为40℃左右。

24、站在照相与摄影技术的观点来看感光特性:光波的能量与感光材料的敏感度是造成感光最主要的因素。

25、波长愈长,能量愈弱,即红外线的能量要比可见光低,比紫外线更低。

26、但是高能量波所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能量愈高穿透力愈强,无法形成反射波使感光材料撷取影像,例如X光,就必须在被照物体的背后取像。

27、因此,摄影术就必须往长波长的方向——“近红外线”部分发展。

28、以造影为目标的近红外线摄影术,随着化学与电子科技的进展,演化出下列三个方向: 1.近红外线底片:以波长700nm~900nm的近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利用加入特殊染料的乳剂产生光化学反应,使此一波域的光变化转为化学变化形成影像。

29、 2.近红外线电子感光材料:以波长700nm~2,000nm的近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它是利用以硅为主的化合物晶体产生光电反应,形成电子影像。

30、 3.中、远红外线热像感应材料:以波长3,000nm~14,000nm的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利用特殊的感应器及冷却技术,形成电子影像。

31、编辑本段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1.有热效应 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编辑本段红外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原理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

32、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

33、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

34、红外线红斑 足够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可出现红外线红斑,停止照射不久红斑即消失。

35、大剂量红外线多次照射皮肤时,可产生褐色大理石样的色素沉着,这与热作用加强了血管壁基底细胞层中黑色素细胞的色素形成有关。

36、治疗作用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

37、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38、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

39、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

40、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41、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

42、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43、 红外线对眼的作用 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

44、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波长大于1.5微米的红外线不引起白内障。

45、 光浴对机体的作用 光浴的作用因素是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

46、光浴时,可使较大面积,甚至全身出汗,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并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47、光浴作用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加,轻度核左移;加强免疫力。

48、局部浴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因而可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

49、全身光浴可明显地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加全身热调节的负担;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