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北宋苏轼
《阳关曲·中秋月》是北宋文学大家苏轼的一首词作,这首词以中秋夜的明月为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堪称中秋咏月诗中的佳作。
上阕开篇“暮云收尽溢清寒”,描绘出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层渐渐散去,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带来丝丝凉意。“银汉无声转玉盘”进一步刻画了月亮的美丽形象,将月亮比作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盘,在浩瀚的银河间缓缓移动,静谧而神秘。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清冷高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世界之中。
下阕则转向内心情感的表达,“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今年与家人共赏明月的温馨时刻或许难以再现,不禁担忧起未来是否还能在同样的地方与亲人一起欣赏这轮明月。这种对相聚不易、别离难免的忧虑,反映了他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体会。
整首词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佳作,更寄托了作者对于人情冷暖、世事变迁的思考。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也引发了读者对自己生活经历中类似情感体验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