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得非常快乐,以至于都不想回到自己的故乡。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主要人物是蜀汉的后主刘禅。

据《三国志》记载,刘禅被魏国俘虏后,魏国为了让他安心,没有给他过多的压力,还为他安排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后来,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是否真的心甘情愿留在魏国,便问刘禅是否怀念故土蜀汉。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这里很快乐,不想念故乡。后来,“乐不思蜀”就成为了形容人在异地过得非常开心,以至于不愿离开的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不仅仅局限于描述对故乡的情感,更多的是用来形容人们在某个地方或某种环境中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以至于不愿意离开。例如,在一个工作环境很好的公司里,员工可能会因为工作愉快而“乐不思蜀”,不愿意跳槽到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