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中国工业发展历程视频,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判断工...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中国工业发展历程视频,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一)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经典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降,后基本平稳,再持续上升。

2、对此现象,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兹、赛尔奎等人,基于几十、上百个国家的案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进而得出了“标准结构”。

3、不同学者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方法,他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

4、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标准(见表1)。

5、具体而言,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GDP超过11170万美元(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小于10%;城市化水平超过75%。

6、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志是: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大于第三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0%-30%;城市化水平为60%-75%。

7、按此标准,美国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时间是1955年,当年工业(不包括建筑业)比重为39.1%,达到最高值。

8、日本、韩国进入相同阶段的时间分别为1973年、1995年,工业比重的最高值分别为36.6%、41.9%。

9、此外,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10、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

11、对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霍夫曼比率小于1,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2、需求结构、供应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是造成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13、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沿着衣食住行以及非物质消费的方向升级;从供给和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要素禀赋优势是沿着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升级。

14、消费和供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高加工度工业—服务业的变化轨迹。

15、(二)经典理论面临的挑战上述划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时代背景得出的经验性结论。

16、而新的时代特征却对经典理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有:一是全球化的影响。

17、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国际产业分工转变为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市场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18、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品牌以及管理组织的环节,这些环节多属于服务业;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主要从事加工和组装,这些环节多属于制造业。

19、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服务业,使其服务业比重更高;新兴经济体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制造业,其制造业比重也更高。

20、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经典理论的“标准结构”。

21、二是产业分工细化的影响。

22、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业不断地从制造业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且服务于制造业的服务业新门类,例如,出现了大量的独立设计、研发、创意公司,使得相关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23、此外,专业分工的细化产生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大量需求。

24、例如,对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等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

25、最后,现代产业形态还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

26、这样,就使得后起国家的工业与服务业的内涵与几十年前先行工业化国家有区别,出现拐点的时间也有偏差。

27、三是后发优势的影响。

28、后发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着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出现了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等需求层面以及新技术等供给层面叠加影响工业主导产业的现象,使得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高度压缩。

29、英国、美国完成工业化的时间分别花了200年、135年,而日本、韩国仅分别花了65年、33年。

30、对我国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一)不同的认识国内一些政府机构和学术单位对我国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歧,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是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还是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31、主张我国处于工业中期阶段的主要是政府一些部门。

32、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认为,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进程远没有结束;国家统计局认为,中国2010年的工业化指数不到60(完成工业化时工业化指数为100),工业化仍可持续较长时期。

33、主张工业化处在由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的主要是学术研究机构和部分学者。

34、例如中国社科院课题组2007年的分析认为,2005年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并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完成工业化。

35、国家信息中心部分专家认为,中国在1995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并于2014年结束工业化中期阶段,2015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36、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在1994—2002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3年以后,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

37、造成观点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偏离“标准结构”程度把握的不同。

38、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特点,除了前文提到的后起国家共同具有的三个时代特征并有所放大之外,还有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差异大的特点,北京、上海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而西藏还处在前工业化阶段。

39、(二)我们对工业化阶段的判断1. 基于人均GDP指标衡量,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2010年,我国的人均GDP达29940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423美元,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为3962美元,按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为8506美元,已经处于钱纳里模型中的工业化后期阶段。

40、2. 从三次产业结构判断,我国处于工业化后期的起步阶段按照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来看,2010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为10.1%,基本接近于10%;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46.8%,比重高于第三产业的43.1%,相差3.7个百分点。

41、根据产业结构可以判断,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起步阶段。

42、3.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大,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持续下降,但受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三次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处于较高水平,2010年为36.7%,高于第三产业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8个百分点,处于工业化中期30%-45%的范围内。

43、4. 城市化水平低,刚迈入工业化中期门槛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我国城市化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44、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迈入工业化中期的50%-60%范围内,但低于工业化后期至少10个百分点。

45、因而,如果基于城市化水平判断,我国目前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

46、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整体进程。

47、基于人均GDP指标衡量,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但采用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高估了工业化发展水平;从三次产业结构判断,我国处于工业化后期的起步阶段;从就业结构看,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城市化水平看则是刚迈入工业化中期门槛,但存在着因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率统计数据的偏差而低估了工业化发展阶段。

48、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我国的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

49、理论上并不存在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划分,所谓“中后期”是指由工业化的中期向后期过渡。

50、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变化,意味着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将发生改变,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后期阶段就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上来。

51、换句话说,源自经济系统的、依靠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倒逼机制正在形成过程中。

52、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8期。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